11月以来的灰霾天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
以下信息由泊头华洁中天环保整理发布:11月以来,浓雾连袭北京,北京的空气质量明显受到影响。围绕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的空气数据更是掀起波澜。各方争议主要集中在对空气中粗细颗粒物的监测上。
其中,我国现行监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(10微米直径以下的颗粒物)被质疑为标准过低;而PM2.5(即细粒子,粒径小于2.5微米)则尚未纳入监测范畴,是否纳入仍存争议。
事实上,大气中PM2.5浓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灰霾天气的多少,进而公众可以简单判定空气质量的好坏。然而面对PM2.5浓度升高带来的影响,有关专家更倾向于解释为“天气变得更为复杂”而非“污染更为严重”。
据中国气象局《地面气象观测规范》的定义,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浮游在空中,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。即能见度小于10千米,排除降水、沙尘暴、扬沙、浮尘、烟幕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,相对湿度小于80%,可判识为霾。
目前国内外多以相对湿度80%来界定雾与霾。相对湿度大于90%是雾;低于80%便是霾;介于80%~90%是雾霾混合物,但主要成分是霾。
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认为,霾的本质是空气中细粒子浓度太高。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:“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中已经没有纯粹意义上的雾了,不管空气中水分有多大,细粒子等污染物都是存在的。”
正如北京夏季的“桑拿天”,其实也是雾霾混合体,但夏天容易形成暴雨,雨水能够清除大气中的污染物,而秋天容易起雾,雾把污染物汇集起来。
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蒋大和告诉本报记者,北京细颗粒物一直都很严重,只是没有适合的气象条件,所以没有显现。
在他看来,发生灰霾天气要具备三个条件,即较多的PM2.5、较差的空气扩散环境,以及一定量的水蒸气。王跃思称,不管雾还是霾都含有污染物,对人体都有害。